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

目送~~母親的心聲

常常覺得,自古中外文人都是感情氾濫,愛傷春悲秋!媽媽當然不是文人,但似乎唸中文的人也少不免沾染一點陃習,就是多愁善感。記得從前唸東坡詞《江城子》,就被作者對亡妻那份思念之情深深打動;讀鄭振鐸的《貓》,內心的戚戚然至今仍未能忘懷;看郁達夫的《一個人在途上》,更是哭得死去活來....有些文章,在不同的階段看,隨著人生的閱歷不同,會有截然不同感受。


今天看龍應台的《目送》,那份淡淡的哀愁縈繞在心裏,久久未散;相信兩年前看這篇文章,感受一定不會像現在那麼深.....


作者由牽著兒子的小手上小學開始寫起,至兒子二十一歲讀大學止,將彼此關係由親暱至疏離那種無奈感覺躍然紙上,最後再以在火葬場最後一次目送自己的父親作結。雖然作者只是輕描淡寫,但字裏行間卻道出不少為人母者的要害──


作者帶兒子上小學的第一天,兒子小小的手,圈在爸爸的、媽媽的手心裡,鈴聲響了,兒子步入學校後不斷地回頭,作者不依地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;


兒子十六歲要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。告別時,作者照例擁抱,兒子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。兒子入海關門時,作者一直在等候,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....但是他沒有,一次都沒有;


兒子二十一歲上大學,作者與他同路,但他不願搭作者的車。即使同車,他戴上耳機───聽著只有他一個人能聽的音樂,這是一扇緊閉的門....兒子的內心世界波濤深邃,但是,她進不去。有時候,作者送兒子搭公車,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,兒子就如用背影默默告訴她:不必追。


作者慢慢地、慢慢地瞭解到,所謂父女母子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....


看著看著,哭了;拭掉眼淚,又再哭了....是認同?是無奈?是愴然?


曾幾何時,朱自清筆下父親的背影令我感動不已;如今昨者筆下兒子的背影,卻令我百感交集.....


兒子在自己肚子裏,血脈相連,密不可分~~


兒子出生後,大肚子不見了,卻有種若有所失的感覺。。。。


兒子未懂走路,他永遠躺在你的懷中,你每刻都可看著他那張可愛的臉容~~


那張小臉蛋,不知怎的總是讓人看極也看不厭。。。。


兒子學開步,他的小手總是抓著你,等待著你的扶持~~


即使你攰透了,你也不會忍心鬆開他的小手。。。。


兒子學懂走路了,大世界千紅萬紫,一切事物對他來說也是萬般新鮮,你想捉緊他,他卻要掙脫~~


你越想抓緊,他跑得越遠。。。。


兒子上學了,縱使你有千個不捨、萬個不願,你也要放手~~


可是,為甚麼兒子也巴不得你早點放手?


兒子再長大點,你的關懷變成他眼中的約束;你的噓寒問暖變成他心裏的嘮叨~~


但曾幾何時,他最愛聽你難聽的歌聲,還有那些毫不吸引的故事呀。。。


到兒子成家立室,你能在他心裏佔一小席位,已是個幸運兒了~~


然而,怎麼無論他有多大,他總是佔據你的全部?


 


不願接受嗎?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。是無奈,但卻沒半點不甘心,只要兒子健康、快樂就是了。回過頭想,自己的母親不也是一樣嗎?我未到這個階段,單是想像,已覺得難受了。可恨永遠也是在生兒育女後才明白作母親的苦心....皓皓,但願你的背影漸行漸遠時,會回頭看一眼被丟在後邊的母親;不如意時,會知道背後有一雙被你甩掉的手,只要你願意,她一定願意拖著你。



皓皓,你明白為甚麼每星期


媽媽總要帶你去探望公公婆婆了嗎?


剛過去的新年,有幾位同事說恭賀話時都不忘說一句:


祝你的仔仔快高長大


我說:我倒是不想他太快長大,我實在不捨得。


同事以為我是戲言,


但這卻是自己的心底話。。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